新闻动态

勤学求是为党育人 崇德笃行为国育才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大思政课”建设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4-03-19 09:12:00    点击:   发布人:李建坤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简称“3·18 讲话”) 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通知陆续提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思路,我校思政课也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为主线,多措并举办好“大思政课”,拓宽思路,探真求实,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取得一些实践成果。

一、课程建设

(一)构建“三位一体”大思政课体系

唐山海运职业教育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校,非常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建校初期学校即开始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国家关于思政课创新改革相关文件指导下,海运学院深入发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设置,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三位一体”指的是将大学所有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包含思想政治理论五门课(含思政综合实践课)。“心理教育”“军事理论”“劳动教育”等综合素养必修课程,以及所有专业课。“三位一体”系列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思政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四门思政必修课程加一门高职必选课(党史课),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综合素养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劳动教育”,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专业课是指在所有专业课中都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做到了“各守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二)全方位开展“大思政课”建设

经过实践探索,海运学院的思政课建设取得系列成果。具体探讨课程推进路径,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管理六个方面展开。

1.课程目标聚焦方向引领

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既有思政课程,又有综合素养课,将两类课程(8门课程)从整体出发,分半设置,组合安排,串联衔接(如图1示)。在这个过程当中,课程目标并不拘泥于各学科具体知识和方法论的传授,而是更为明确地强调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践、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党情、国情(中共党史),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形势与政策);突出思想引领、价值导向(思想道德与法治),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健康)、强健的体魄(军事理论), 大国工匠精神(劳动教育、专业知识),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1:课程开设

2.课程内容实施专题化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具有鲜明的职业院校特征,在依托高职特色发展的现实基础上,课程教学内容跟专业相结合,链接时事及地区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把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归类,各门课程均实施专题化教学,最大程度丰富课程内容,促进教学内容合理化、规范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们分享经验,总结教学,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探讨和积累优秀教学案例,并从思政角度深度解读专业相关案例,不断精细化打磨每一专题内容,提高课程内容输出效率。最终形成 “项链模式”教学,即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的主线,将教学内容准确传授给学生,构成“项链”的基底,同时包含“专题讲座”,聘请校外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访谈或讲座形式进行报告,或大班讲授课程重点专题,专家授课像“珍珠”和“钻石”镶嵌在“项链”基底上。

3.课堂教学推行混合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我校打破常规,借助来自学生自己的鲜活案例,探索应用案例讲解、师生联袂、分组研讨、学生“讲故事”等在内的混合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和在实践中探索的积极性。目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已建成“提质培优示范课程”,成为引导其他各门课程优化升级的良好示范。在此基础上,还与唐工院等共建单位合作建设了智慧职教在线课程等,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智能化和资源共建共享水平。

4.课程考核采取全过程评价

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不同课程采用差异化考核方式,建立了以全程过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考核为核心、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即在设置期末考试占比的同时,把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分散在课程过程当中,依据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笔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德行考核六方面,充分利用了“到梦空间”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健全了日常思政教育和实践教育评价机制,合理确定了考核内容和评分比例,客观记录了学生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引导学生更加重视“知行合一”,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这样的考核方式也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并作为校级重点课题试验推行。而在考核方式上,形势与政策、中共党史课均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成为考核方式改革上的一项重要突破。

                                     图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平时考核成绩细则一览表(60%)

5.实践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视实践课教学,积极推行现场教学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度融入,亲自体验实践课既真实又感人的课堂魅力。重新修订各门课程标准,削减10%的理论学时,并入原有1个学分的综合实践学时,用于综合评价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校内外二三课堂实践活动的总体能力和水平。例如:系统制定了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充分利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和重大纪念日,通过观看专题片、读原著诵经典、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红色话剧、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校内主题实践特色活动品牌。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二十大知识竞赛、手抄报活动评比活动、 “525”心理健康周等。

同时,体系化建设第三课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社会实践内容。挖掘了区域文化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建立了以李大钊纪念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以“穷棒子”历史博物馆、开滦博物馆、沙石峪纪念馆为主的唐山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周末带领学生深入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参观、考察等活动,用形象生动的实地参访活动,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形势政策教研室组织22、23级全体学生开展了“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线上问卷调研活动1次,从而为接续的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加深了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

2023年10月,在党委领导下,我校首次将思政课堂搬到舞台上。组织100多名学生紧锣密鼓拍摄了原创红色话剧《在这片土地上》,让学生在演绎先进历史人物的过程中铸牢理想信仰。学校特邀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朱文通,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亚峥,李大钊纪念馆馆长李敏等领导同志进行现场指导。

6.联袂打造优质思政课堂

在党政委领导指导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职研中心联动支持、积极参与,联袂打造优质思政课堂。具体来说,学校党政领导每学期亲自到马院指导工作,帮助解决思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开设全院思政课、管理思政课教师、负责课程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建设了马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进行红色思想宣传;宣传部开辟思政主题教育专栏,双方合作互补共同打造线上思政宣传窗口;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新建心理沙盘室、团体辅导站,特别承担思想偏航、心理失向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形成心理测评、建档、咨询一条龙服务;和学工部、团委合作完成学生第三课堂实践活动;教务处、职研中心给予教学科研支持和督导等。各部门分工合作,联袂打造优质思政课堂。



7.合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建校四年来,唐山海运职业学院举全校之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由教务处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全校各二级学院广泛参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从课题立项到课程建设一体化推进。结合上一年度课程思政说课竞赛结果,确定下一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建设周期为1年。2023年唐山海运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名单如下:


二、队伍建设

(一)广纳贤才,充实教师队伍

教师团队的选聘是“系列”课程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打破了学科和专业的界限,把优秀的教师以专题教学团队的形式集中在一起,是全员育人的一种全新尝试。教学团队通常以学校党政领导领衔,以学界专家教授为首席专家, 以中青年骨干思政课教师为主体,除了在校教师之外,还聘请行业精英、模范代表等作为教师团队的补充力量。 教师团队人员范围非常广泛,学科交叉明显,同一个主题可以选派不一样的授课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扩大了课程容量。

(二)多措并举,确保教学质量

由于教师团队构成较为复杂,需要多措并举确保教学质量。采取以下措施:

1.引培并举,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学校根据师生比1:350要求,每学期动态调整师资数量。通过引培并举举措确保师资力量满足教学需求。2023年新进教师4名,截止目前,思政课教师共有39人,其中专职教师17人,兼职教师19人,外聘教师3人。引进教师通过多重考核,严格把关,确保优质师资被吸纳进来。同时校内辅导员教师、学生工作教师可以作为潜在培养对象,试讲合格后允许承担马院授课任务。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思政团队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加校内外举行的各类培训,不断修炼自我,确保担得起责任,扛得起大旗。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除了参加教育部统一安排的周末大讲堂、线上教学展示外,还自主参加线上、线下培训,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

2.建立帮带机制,打牢教学基本功

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善新教师培养和“老带新,一对一” 帮带机制,2023年共3对新老教师签订帮扶协议,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打牢新教师基本功。

3.公办带民办,助力教师业务提升

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公办高等学校结对帮扶民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的通知》,我校党委书记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结对帮扶协议。2023年通过开展在线集体备课和集体培训,致力于向优秀院校求取真经,形成体系完善、规范有效的思政课建设制度机制,从而拉开学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4. 交流互鉴,提高科研能力水平

深化了与共建单位的学术交流、人员互访、业务互通等合作活动,不断地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23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续加入了河北省思政课联盟、河北省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联盟、河北省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分别成为副会长、委员和理事单位;赴英国参加恩格斯国际学术研讨会,赴法国参加匠谷优师计划等。为培养思政课骨干教师和课程带头人,打造思政优质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建设成果

海运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持“德行四海,正道致远”的校训,恪守“勤学求是,崇德笃行”马院精神,扎实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各项改革取得创造性业绩,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在年终考核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2023年度先进单位”,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荣获“2023年度先进基层教学单位”。各类教科研比赛实现新突破。

(一)科研课题立项

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力争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有1项市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立项,1项校级课题结项,其中两项被立为重点课题。

(二)师生比赛获奖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截止目前,师生共获得奖项2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省学会5项,市级2项,校级3项。包括:获评“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活页版),省教育厅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一等奖1项;河北省青年教师思政课大赛等奖2项、其他二三等奖5项等。

思政教育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凝固的体系,而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育人过程。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深入课程建设、教师选育方面,正在逐步推进“思政课程”向“大思政课程”转变。这符合思政教育的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探索成果和经验。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

2024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