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海运职业学院2025年秋季微专业招生信息
发布时间:2025-10-23 14:15:00 点击: 发布人: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2025年秋季微专业招生信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我校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3个微专业,旨在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
欢迎各位同学咨询报名。
|
微专业名称 |
所属单位 |
培养方案总学分 |
面向对象 |
微专业负责人 |
|
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 |
商务旅游学院 |
12 |
在校学生 |
郝甜甜 |
|
大数据技术 |
人工智能学院 |
10 |
在校学生 |
李建 |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海洋工程学院 |
10 |
在校学生 |
戚建伟 |
一、招生安排
1.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10月27日-10月31日
2.实施细则
(一)修读资格:高职二年级学生可申请,每生限报1个微专业,班级规模≥20人开班;
(二)学习安排:课程集中在晚上、周末或寒暑假,避免与主修课程冲突,引入“双千计划”线上学习平台资源,纳入总学分考核;
(三)退出机制:累计2门课程不合格者自动退出,已修学分可置换选修课学分。
(四)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企业项目实操50%+理论测试30%+职业素养20%);
(五)证书发放:通过考核者获双证书,未达标者可申请1次补考或重修。
(六)经费管理:学生修读微专业,暂不收费。
3.流程
本项目报名将于2025年10月27日开始。学生需扫描二维码提交申请,并加入指定的官方群组。该群组旨在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学生入群后,将由相应的微专业负责老师提供后续指导与管理。
微专业报名二维码
二、微专业介绍
1.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
(一)专业概述:
在数字化经济浪潮下,企业对“业务+财务+数据”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微专业精准对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联合河北双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业财场景、前沿数据技术与财务核心规范深度融合。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掌握“数据采集+财务合规+审计验证”技能的人才已成为企业运营管理、风险管控的核心力量,毕业生可在互联网、金融、制造、零售等多领域从事数据运营、财务支持、合规风控、内部审计辅助等岗位,就业前景广阔。同时,本微专业充分考虑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场景化教学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行业需求,既能弥补“业务不懂财务、财务不懂数据、数据缺乏合规意识”的能力短板,又能通过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课程系统备考初级会计职称证,助力学生打造“技能+证书”双重差异化职业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业务理解+财务合规+数据能力+审计思维”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体能力目标如下:
1.能独立运用Python工具完成业财数据采集与分析,包括从企业公开数据平台、业务系统抓取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清洗与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2.能独立开展基础财务核算,操作水平达到初级会计职称证实务科目要求,具体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小规模企业月度、季度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准确核算企业收入、成本、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
3.能依据经济法基础知识(契合初级会计职称证经济法科目能力标准)识别业务合规风险,包括判断企业采购、销售、税务处理等业务环节是否符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精准定位合规风险点;
4.能运用审计基础方法核查业财数据真实性,验证财务核算结果与业务数据的一致性,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如账实不符、数据篡改痕迹);
5.能基于业财数据采集结果、财务核算数据、合规风险分析及审计验证结论,为企业业务决策与风险管控提供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建议;
6.具备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证的能力,能熟练掌握初级会计职称证两门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的核心考点,通过系统学习与训练,达到考试合格水平。
(三)培养特色:
联合企业开发课程内容,引入真实企业业财案例,Python数据采集与分析课程由企业资深数据工程师授课,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同步贴合初级会计职称证考点,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引入企业案例分享,学生可接触行业最新工具与合规标准,同时强化初级会计职称证备考实战能力。
(四)结业要求:
学分要求:学生需修完本微专业全部课程,累计获得12学分,其中初级会计实务(3学分)、经济法基础(3学分)、Python数据采集与分析(3学分)、审计基础与实务(3学分)。
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企业项目实操50%+理论测试30%+职业素养20%),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合格。通过考核者获双证书,未达标者可申请1次补考或重修。累计2门课程不合格者自动退出,已修学分可置换选修课学分。
(五)课程设置: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教学模式 |
教学目标 |
课程定位 |
|
《初级会计实务》 |
54 |
学习通线上教学 |
严格依据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掌握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能独立完成小规模企业月度账务处理,熟练掌握六大会计要素实务应用,覆盖初级会计职称证实务部分100%核心考点,确保具备应试能力 |
微专业“财务基础+证书备考双核心”,为后续审计课程提供会计实操支撑,同时为非会计专业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证奠定实务基础,弥补证书备考的实务知识缺口 |
|
《经济法基础》 |
54 |
线下教学 |
严格对照初级会计职称证考试大纲,掌握企业经营常见经济法规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能判断基础业务合规性、识别业财流程法律风险点,覆盖初级会计职称证经济法部分100%核心考点,帮助建立应试思维,具备答题能力 |
微专业“合规素养+证书备考双基础”,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为业财数据应用提供合规框架,同时为非会计专业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证提供经济法知识支撑,解决备考无系统指导的问题 |
|
《Python数据采集与分析》 |
54 |
企业导师线上授课 |
掌握Python基础语法,能从企业公开数据平台、业务系统抓取结构化、非结构化业财数据,并完成数据初步清洗与数据分析 |
微专业“数据采集核心工具”,解决传统数据采集效率低的问题,为后续业财分析提供高质量数据来源 |
|
《审计基础与实务》 |
54 |
学习通线上教学 |
掌握审计基础流程,能运用审计方法核查业财数据真实性与合规性,编制基础审计工作底稿,识别财务数据中的异常风险点 |
微专业“风险验证核心”,连接财务合规与数据应用,培养学生审计思维,确保业财数据“真实合规可用” |
(六)师资团队:
本微专业师资团队由“校内骨干教师+企业资深专家”组成,兼具学术功底与行业经验,其中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课程师资具备丰富的初级会计职称证辅导经验,具体如下:
|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所在单位 |
曾授课程 |
拟授课程 |
|
1 |
徐亮民 |
副教授 |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 |
经济法基础 |
经济法基础 |
|
2 |
郝甜甜 |
高级会计师 |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 |
初级会计实务 |
初级会计实务 |
|
3 |
靳继辉 |
会计师 |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 |
审计基础与实务 |
审计基础与实务 |
|
4 |
周晶晶 |
无 |
河北双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python编程基础》,《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等 |
Python数据采集与分析 |
(七)课程安排:
学习安排:课程暂定集中在晚上、周末或寒暑假,避免与主修课程冲突。以线上学习通教学为主。第一学期安排《经济法基础》、《Python数据采集与分析》,第二学期安排《初级会计实务》、《审计基础与实务》。
2.大数据技术
(一)专业概述:
本专业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行业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培养能够从事大数据实施与运维、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平台管理、大数据技术服务、大数据产品运营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目标:
(1)能设计并实施数据采集、清洗、转换与存储的完整数据管道;
(2)能通过编程或工具实现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
(3)能与业务部门协作,将数据分析结果转化为可落地的业务决策建议;
(4)能通过数据驱动方法定位复杂问题,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并验证效果;
(5)能主导或参与项目全流程管理,协调资源并确保按时交付目标;
(6)能制定数据质量标准,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并设计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7)能设计、管理数据库,确保数据库设计合理,数据安全可靠。
能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快速学习并应用新工具与方法。
(三)培养特色:
大数据技术微专业的特色在于其高度的灵活性、精准的靶向性和强烈的实践性。旨在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方式,为学生装备上当前就业市场所需大数据技能,并能够与其原有专业形成“化学反应”,最终培养出能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四)结业要求:
根据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结业。
(五)课程设置:
大数据技术微专业课程设置表
|
课程名称 |
结构组成 |
学时 |
学分 |
教学模式 |
目标 |
开课学期 |
|
Python编程基础 |
基础技能课程、实践教学 |
72 |
4 |
线上教学、项目驱动、模块化、工作过程导向、双导师制 |
掌握Python语法、函数、面向对象编程,熟练使用Pandas/NumPy进行基础数据处理。 |
第四学期 |
|
数据库应用 |
基础技能课程、实践教学 |
36 |
2 |
线上教学、项目驱动、模块化、工作过程导向、双导师制 |
掌握SQL语言及数据库设计、实现数据高效存储与查询。 |
第四学期 |
|
数据采集与分析 |
场景应用课程、实践教学 |
72 |
4 |
线上教学、项目驱动、模块化、工作过程导向、双导师制 |
学会从API、网页、日志等源头采集、分析处理数据。 |
第五学期 |
(六)师资团队: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教职工50余人,含校一流建设教学团队,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80%,具备行业工程师资质的“双师型”教师超50%。
(七)课程安排:
大数据技术微专业日课表
|
节次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目标 |
|
1-4 |
Python编程基础 |
72 |
4 |
掌握Python语法、函数、面向对象编程,熟练使用Pandas/NumPy进行基础数据处理。 |
|
9-10 |
数据库应用 |
36 |
2 |
掌握SQL语言及数据库设计、实现数据高效存储与查询。 |
|
5-8 |
数据采集与分析 |
72 |
4 |
学会从API、网页、日志等源头采集、分析处理数据。 |
3.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一)专业概述:
河北乃至全国均处于智能制造高速发展期,传统制造业面临智能化转型压力,企业亟需具备智能装备应用、维护能力的技能人才,根据人社部数据,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相关岗位新增需求将达数百万个,人才缺口预计为450万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本微专业融合智能技术与传统装备制造,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掌握装备制造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核心知识,解决传统装备制造领域的突出问题,推动装备制造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二)培养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3)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系统集成与测试;
(4)具备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5)掌握智能视觉技术,具备机器视觉系统选型、搭建、标定、训练与编程的能力;
(6)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智能运维等技术技能,具有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现场及远程运维能力;
(7)掌握系统建模、数字孪生、虚拟调试、离线编程等技术技能,具有系统建模、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虚拟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数字化设计及仿真能力;
(8)掌握方案设计、机器视觉、射频识别、人机接口、工业网络、制造执行系统运行等技术技能,具有机器视觉系统搭建、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人机接口设置、制造执行系统运行、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能力;
(9)掌握编程、智能传感、PLC、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技能,具有智能传感器选用、PLC编程与操作、工业互联网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现场及远程运行维护能力。
(10)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三)培养特色:
(1)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政策导向明确:紧密契合我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响应河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聚焦唐山等重点区域智能工厂建设需求,培养符合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技能型人才。
(2)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导向鲜明:与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导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融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考核要点,实训引入智能产线集成典型项目,依托2个数字化实训平台与4个实操实训室,实现“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覆盖智能装备操作、调试、维护全流程。
(3)课程体系精炼,能力递进培养:以6学分、3门核心课构建高效课程体系,遵循“基础夯实-能力进阶-产教融合”逻辑,形成“基础认知(物联网技术)-核心技能(工业机器人操作、智能视觉技术)-综合应用(系统联调)”三维能力框架,兼顾前沿技术与岗位实用技能,适配专科生培养周期与学习特点。
(4)多元培养模式,评价科学全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平台保障灵活学习,每周线下答疑与阶段性实训强化知识落地;评价体系融合线上学习、作业、实训表现与期末考试,避免单一考核,修满学分颁发微专业证书,确保培养质量与人才标准匹配。
(5)师资团队双师化,资源保障充足:师资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85%以上具备智能产线集成实战经验,6名教师持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证书,另聘3名企业工程师;配套校级线上精品课等数字化资源,为高质量教学提供支撑。
(四)结业要求:
本微专业成绩的评定由线上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训表现、期末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组成,确保评价科学全面,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学生修满不少于8学分,准予结业。
(五)课程设置: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微专业课程设置遵循"基础夯实-能力进阶-产教融合"的递进逻辑,依托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智能运维、智能视觉技术应用三门核心课程,系统构建"基础认知、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三维能力培养框架。
|
课程名称 |
课程构成 |
学时 |
学分 |
教学模式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
基础技能课程、实践教学 |
36 |
2 |
线上教学、项目驱动、模块化、工作过程导向、双导师制 |
掌握物联网体系架构与通信协议、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嵌入式开发、物联网云平台应用、智能硬件开发与调试。培养学生物联网系统设计、部署与运维能力。 |
|
工业机器人系统智能运维 |
基础技能课程、实践操作教学 |
72 |
4 |
线上教学、项目驱动、模块化、工作过程导向、双导师制 |
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技术,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参数配置、机械电气系统维护、系统运行与故障诊断的能力。 |
|
智能视觉技术应用 |
项目化教学、实践操作教学 |
72 |
4 |
线上教学、项目驱动、模块化、工作过程导向、双导师制 |
掌握智能视觉技术,具备机器视觉系统选型、搭建、标定、训练与编程的能力。 |
(六)师资团队:
本微专业师资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组成,其中专任教师均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40%,高级职称占比40%,“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85%以上教师具有智能产线集成项目实战经验,6名专任教师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证书。团队聘请了3名来自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的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并建有定期赴企业实践研修的师资培养机制,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更新。
(七)课程安排: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微专业
|
节次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
1-4 |
工业机器人统智能运维 |
72 |
4 |
第四学期 |
|
9-10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
36 |
2 |
第三学期 |
|
5-8 |
智能视觉技术应用 |
72 |
4 |
第四学期 |
三、咨询方式
|
微专业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
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 |
郝甜甜 |
18932529153 |
|
大数据技术 |
李建 |
13315535698 |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戚建伟 |
189325291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