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连中俄 技能筑匠心丨中国匠谷代表团赴俄罗斯深化职教国际合作
发布时间:2025-09-04 13:50:00 点击: 发布人:乔子琦
2025年中俄联合声明的发布,为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按下“加速键”,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承载着为两国友好关系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创新协同发展的使命。在此框架下,中国保信集团满怀对中俄职教合作的坚定信念与热忱,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以职业教育为纽带,开启中俄产教融合“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为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国际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当地时间8月17日-24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产教融合委员会主席、中国保信集团总裁姚义纯带队,中国保信集团战略投资中心兼品牌宣传中心副总经理马佳、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贠涛、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杨帅、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处项目专员张欣宜组成的中国匠谷代表团赴俄罗斯开展为期8天的公务参访。期间,代表团拜访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莫斯科航空学院、圣彼得堡国立民用航空大学、圣彼得堡航空航天大学,聚焦深化中俄优质教育资源对接、推进中俄教育+产业国际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以及共建“中国匠谷国际产教联盟”等关键议题,达成多项实质性合作共识,为中国匠谷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企协同:赋能中国职教走向世界
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和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作为国家在俄的外交机构,始终致力于推动中俄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更是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参赞曹士海与姚义纯合影
拜访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期间,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罗占辉同姚义纯举行座谈。罗占辉表示,教育合作是深化中俄政治互信、文化认同与青年友谊的核心载体,保信集团的国际产教融合实践具有示范意义。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将全力支持项目推进,提供政策和业务咨询等服务,并建议中国保信集团深入借鉴俄罗斯“实践导向”教育传统,实现“理念引进-本土化-创新输出”的闭环。姚义纯表示,将依托产业资源与俄方教育优势,以职业教育为支点,融合产业、文化、康养等多维需求,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助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走深走实,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能。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罗占辉与姚义纯合影
产教融合:探索尖端领域协同育人
莫斯科航空学院、圣彼得堡国立民用航空大学、圣彼得堡航空航天大学均是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的知名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与中国匠谷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代表团受到副校长亚历山大·奥列戈维奇·谢米亚科夫,国际事务处处长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扎雷琴斯基,国际项目处处长阿纳斯塔西娅·维克托罗夫娜·科瓦廖娃,国际项目处副处长索菲娅·亚历山德罗夫娜·斯帕斯科娃的热情接待。聚焦优势学科领域,双方积极探索并研究了多种创新性的合作办学模式,并围绕师资力量的共享优化、学生学历提升路径的拓宽等展开了细致讨论。代表团实地调研航空航天专业实训室,切实感受到莫斯科航空学院学术氛围和教学环境,深入了解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莫斯科航空学院(Moscow Aviation Institute,简称 MAI)成立于 1930 年,是俄罗斯顶尖的航空航天类高等院校之一,专业涵盖飞行器设计与制造、航空发动机工程、无人机技术、航天器控制等领域。该校在航空航天科研及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与多国航天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圣彼得堡国立民用航空大学,代表团同副校长皮切夫斯基·尤里·尤里耶维奇,战略发展与国际事务总监亚历山大·维克托罗维奇·古本科就航空航天专业合作办学事宜进行深入洽谈。座谈中双方就学术交流、职教项目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沟通。通过此次交流,双方增进了相互了解,为未来可能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座谈会后,代表团一行在航空航天专业实训室体验了高端实训设备,实地感受了学校在航空仿真操作等领域的先进教学条件,并对实训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给予高度评价。
圣彼得堡国立民用航空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941年、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蜚声世界的国立理工科大学,坐落于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市。近80年来一直是俄国和世界上航空航天综合体、控制系统和最新教育技术领域的领先科学和教育机构之一。学校图书馆是圣彼得堡市最好的图书馆,拥有100多万册各类藏书。圣彼得堡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以培养文、理、工相结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特色,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代表团访问圣彼得堡航空航天大学时,受到校长安托希娜·尤利娅·阿纳托利耶夫娜、副校长马佳什·瓦列里·阿纳托利耶维奇、副校长索廖内·谢尔盖·瓦连京诺维奇、中等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波利亚科夫·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国际合作处处长马卡罗娃·尤利娅·弗拉基米罗夫娜、教务处处长索洛维约娃·维多利亚·德米特里耶夫娜的热情接待。双方围绕建立俄语学习中心、教师交流、联合培养及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双方均表示,期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航空航天专业开展深度协作,携手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圣彼得堡航空航天大学( SUAI)成立于1941 年,是俄罗斯重要的航空航天及仪器工程高等院校。学校设有多个学院,涵盖航空航天工程、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高校保持长期交流与合作。该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初期援建高校之一,为北航最初建立教研室、培养师资队伍、课程设立等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
多元共建:激活民间交流合作新动能
“和平的回响”人文交流活动、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座谈及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对话等一系列活动清晰表明,中俄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已形成政企协同、民间助推、机构对接的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新格局。
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联合主办的“和平的回响”人文交流活动俄罗斯专场在莫斯科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作视频致辞。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张伟,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杰尼索夫,俄中友协副主席、苏联援华专家组组长阿尔希波夫之孙阿尔希波夫,俄罗斯援华志愿飞行员后代协会主席、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王牌飞行员赫留金之女赫留金娜出席活动并致辞。俄中友协、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俄罗斯军事科学院、俄罗斯青年近卫军等机构代表,以及苏联援华老兵后代等百余名嘉宾参加活动。
在活动中,俄罗斯上将巴拉诺夫向姚义纯颁授“和平纪念章”,以表彰保信集团在推动中俄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这一时刻见证了中俄两国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深厚情谊,也凸显了民间力量在促进国际友好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姚义纯在接受纪念章时表示,这枚承载着中俄共同历史记忆的勋章,既是对中国保信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中俄持续深化合作、共筑和平的美好期许。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杰尼索夫与姚义纯合影
《俄罗斯报》、俄罗斯大亚洲电视台、《哈萨克斯坦实业报》、圣彼得堡地铁广播网等俄语地区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在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期间,代表团同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昊,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副校长安德烈·米哈伊洛维奇·科里亚金,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副会长、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副校长杨文良,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楚一,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高杨等进行座
谈交流。双方围绕中俄教育合作、海外办学实践与未来协同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双方一致认为,中俄教育合作正迎来历史性机遇,民间教育力量的参与将为两国文化交融与人才培育注入新动力。
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是由旅俄华侨华人青年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凝聚青年力量,推动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该联合会长期活跃于文化节庆、经贸洽谈、教育合作等领域,积极组织中俄青年互访、职业培训及公益活动,在促进双边民间关系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访问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时,代表团同其副校长弗拉德·库奇米斯蒂,原俄罗斯联邦农业部食品工业司副司长彼得罗娃·波莉娜展开深度对话,双方围绕农业科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中俄农业教育资源共享等议题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在中俄教育合作框架下拓展农业科技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是俄罗斯主要的农业高等教育机构,成立于1965年12 月3日,前身为佩特罗夫卡亚农林学院,以科学家K.A.季米尔亚泽夫命名。学院以农业信息延伸为初期核心任务,下设农艺学、园艺学、动物工程学、农业经济学等院系,开设植物保护、遗传育种等学科课程。
此次中国匠谷代表团赴俄之行,是中俄职业教育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生动实践。从政府机构的鼎力支持到高校间的精准对接,再到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多方协同构建起了中俄职教国际合作的坚实桥梁。这不仅为两国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更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教育合作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未来,依托“中国匠谷国际产教联盟”的全球网络,中国保信集团将持续推动各项合作共识的落实,助力中俄两国在技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协同等方面取得更多丰硕成果,让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以技能为笔,以匠心为墨,锻造面向未来的技能共同体,谱写中俄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来源:匠谷公众号
编辑:姚继明 责编: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