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唱响教学研讨“五部曲” 谱写思政育人新篇章 |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踔厉奋发 共担使命”主题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3-07 08:59:00    点击:   发布人:荣获奖

3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学期首次组织召开“踔厉奋发 共担使命”主题教学研讨会,会议由秦爱君院长主持。研讨会上,秦院长认真听取了每位老师的汇报和穿插其中的研讨,对每位教师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秦院长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传达了学校新学期教学例会精神,并从当前国际形势分析研判出发,要求马院全体教师必须大格局,高站位,传达党的声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争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六要”嘱托,坚持“六要”标准,做好思政课教师,当好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心灵上的“贴心人”。

第一课堂,奏响“前奏曲”

打响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的主战场,畅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一是严格落实教研工作。各教研室克服一切困难,严格执行两周一次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和讨论,总结梳理理论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啃掉“教学难点”这块硬骨头,提升思政课堂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以教学能力大赛、青年教师大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项目等科研工作为载体,科学处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关系,让教学为科研服务,让科研助力个人成长;建立健全教学业务档案,做到完整准确、有据可查、可追踪,按时精准完成教学成绩录入工作,避免发生教学事故和教学纠纷。二是严格执行课程安排。每一位教师务必按时上课、不提前下课,不随便调课、更不能无故停课,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三是加强第一课堂管理。严格课堂考勤,以假条作为学生请假的权威依据,因公请假的学生,可安排学生在无课时间去其它教学班听课,做好记录和备案,避免无故逃课,保障课堂出勤率。以加强课堂笔记管理为切入点,将课堂笔记作为学生课堂表现和平时成绩的重要考评依据,引导学生由“空手上课”到“手脑同频”再到“满载而归”,明确上课不仅用耳听,还要动手记,更要用心感悟和思考,修正学习态度,改善课堂风貌。

第二课堂,齐奏“交响曲”

与宣传部、团委、各二级学院紧密配合,多元化建设第二课堂。一是3月至4月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四史”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初赛、复赛、决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脑、入课堂。二是4月底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进一步营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烈氛围,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融互通。

第三课堂,弹好“协奏曲”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制定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科学评价学生实践教育情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综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根据实践教学实践和效果,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实践教学与学生需求融为一体,把思政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真正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心理教研,谱写“心灵曲”

一是加强心理教学第一课堂建设。课前三分钟开展实名调研,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等情况;课末三分钟匿名调研,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学习需求等情况。二是探索心理教学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将期末考试由论文形式改变为小组展示,课堂活动由以班级为单位改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教学内容加大对人际关系这方面的解惑。三是落实心理咨询室工作。与辅导员加强合作,多引导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并及时疏解心理问题,增加心理咨询反馈机制,保证心理咨询有效果、有温度。

舆论阵地,吹响“宣传曲”

研讨筹建“海运马院”公众号,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讲好海运马院教学科研故事、家校共育故事、教学相长故事、校企融合故事,让海运马院教学实践、改革创新、育人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传得久”。以“

海运马院”公众号为纽带,紧扣学生网络喜好脉搏,以“栏目化”和“节目化”的原创传播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高大上”变得有“烟火气”,在学生手机上网之余,悄无声息地输送“红色养分”,浸润学生思想和心灵,激励学生成为“海运马院”新媒体思想阵地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者和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