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荐

馆藏.好书.推荐——余华《兄弟》

发布时间:2022-05-16 14:35:00    点击:   发布人:图书馆





小说简介:
《兄弟》是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共分上、下两部。该小说讲述了小镇重组家庭中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作者以荒诞手法再现历史,是为表现对六七十年代强权的批判,以及对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精神生活匮乏的担忧和些许的人性关怀。

此前,在余华的作品中,我只看过《活着》。比起《活着》简洁朴实的文风,《兄弟》就像个兔崽子,字里行间透着一个字——野,还掺杂着浓浓的“混”(二声)味儿。很多描述虽然用词简单但意味却浓墨重彩,用尽一切有力道的词句反复夯实,就好像是吃饭只吃大鱼大肉最后积了食的感觉,实在是用力过猛。另外觉得作者写这部书写得很随性、很任性,想写多点就写多点,想写成啥样就写成啥样,不想写了就戛然而止。这些也许都是这部书毁誉参半的原因吧。


上半部是荒诞的真实,下半部是真实的荒诞。
《兄弟》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上部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下部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他们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我们四十年之中。 

读书的起始,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作者的意图,开头过于“接地气”,甚至有些低俗色情的意味在其中。可是质朴的语言中娓娓道来的是那段时期的黑暗和因成分问题遭受迫害的无辜百姓的真实境况。


人物介绍:

李光头:李光头的父亲是个并不光彩的流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李光头自己也是一个“流氓”——小的时候是个偷看女人屁股、讲黄色故事的小流氓,长大了是一个投机倒把、四处钻营,凭着几个钱乱搞男女关系的大流氓。他费尽心思,动用自己不多的资源和小聪明,在一个匮乏的时代里面千方百计用专板车拉着母亲上坟,让一直觉得颜面扫地的母亲觉得无比骄傲、感动。第一次事业失败,他毫不气馁,心甘情愿地风餐露宿,仍旧豪情满怀地向别人都不愿涉足的行业领域开拓。

宋钢:宋钢是小说中一个老好人形象,对父母好,对兄弟好,对妻子好,完全的利他主义。他善良、正直,却善无善报,最后落得个凄惨命运。宋钢在母亲去世之后遵守母亲的意愿,无微不至地照顾李光头,为李光头做饭、织毛衣,并且他为了家庭背井离乡做生意,一生劳累。但是,在他临死的时候,他都要摘下眼镜,怕把眼镜弄坏,并戴上口罩,怕自己的肺病传染给别人。宋钢太过内向,一直被视作别人的影子。

宋凡平:宋钢父亲,普通知识分子。他坦荡、正直,比赛中成功扣篮后,不顾众人的眼光,跑到球场边抱起李兰。结婚时发喜糖,在家门口为李兰洗头,带着全家吃冷饮、拍全家福,宋凡平用自己的爱与勇敢在那个闭塞保守的年代给了李兰和两个孩子充分的温情。文革爆发后,宋凡平因着地主的身份被游街、戴高帽。在抄家后,他苦中作乐,用树枝做筷子与孩子们一起吃饭;被监禁的宋凡平左手被打到脱臼,却与孩子们玩游戏,说胳膊累了,让他休息几天,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乐观。


经典句子摘抄: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我一直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奇妙的民族。几千年来这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足以令数个民族都灭绝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活下来了,而且一代又一代繁衍得非常好。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我们活下来,现在我知道,是家庭。

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两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晖有多么的美丽。

李光头,你以前对我说过:“就算天翻地覆慷而慨了,我们还是兄弟;现在我要对你说: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他们像野草一样被脚步踩了又踩,被车轮辗了又辗,可是仍然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了。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兄弟,你们要亲如手足,你们要互相帮助,你们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自微信订阅号:老肥的书社